2003年3月6日,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在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發掘西漢前期列侯高級貴族墓時,發現了一件裝有26公斤液體青銅器,打開頂蓋后,一股濃烈的酒香飄出,觸動了考古專家的每一根神經,酒體翠綠,清涼透明,經鑒定,這是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美酒。
起初,專家以為西漢美酒呈翠綠色是銅離子的作用,但隨后經多次實驗后,這一說法被否認。
陜西師大食品工程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仇農學提出,在用于果酒生產的葡萄、沙棘、五味子等30多種水果中,獼猴桃是罕見的成熟后含有葉綠素的水果,呈翠綠色,榨汁后色澤較為穩定。
著名釀酒師喬福成發現,用傳統工藝發酵后的獼猴桃酒與西漢美酒有著相同的深褐色沉淀,而且它們的酒精度也基本相似。專家實驗證明,獼猴桃汁經過長期發酵后,會呈現淺褐色。在這種汁液中加入銅離子后,就會生成一種名為“葉綠素銅鈉鹽”的物質,這種物質使汁液呈翠綠色。喬福成認為,促使西漢美酒呈綠色的物質就是“葉綠素銅鈉鹽”。
此后,多名專家均認可了西漢美酒就是獼猴桃酒的說法。
唐朝詩人岑參曾有詩云:“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石泉飯香梗,酒甕開新槽。”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國飲用獼猴桃酒的歷史源遠流長。
為什么古人愛飲用獼猴桃酒?因為獼猴桃酒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較多的抗氧化劑能消除或對抗抗氧自由基,延緩衰老;多酚物質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預防心腦血管;極高成分的白藜蘆醇可以防止正常細胞癌變;果酸能夠抗皺潔膚,美容養顏……如此好酒,受到古代貴族、文人墨客的喜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芳醇的西漢美酒早已封存在歷史的記憶當中,所幸,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們依舊能夠品到獼猴桃釀造出來的琥珀瓊漿。奇異果酒吸取和繼承了西漢美酒的傳統工藝,讓昔日王公貴族的飲品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獼猴桃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被譽為“水果之王”、“VC之王”。獼猴桃酒更有著比葡萄酒高出十幾倍的營養價值。但獼猴桃作為果樹栽培并成為商品在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新西蘭,并有一個新的名字——奇異果,所以很多人對它的歷史發源和文化淵源并不知曉。關于這個問題我們要追溯到秦朝一個故事。
“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尋求的長生不老藥是什么,你們知道嗎?”據傳聞,當時徐福要找的,是一種叫做‘千歲’的果子。”徐福前往的“蓬萊仙島”如今被考證為日本,而“千歲”就是獼猴桃。“其實,我國對于野生獼猴桃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距今2800多年。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早在公元前842年,《詩經 檜風》中,就出現了吟誦獼猴桃的詩句,在這首名為《隰有萇楚》的詩歌里,詩人借獼猴桃起興,抒發內心憂思,而其中的“萇楚”就是獼猴桃。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了“獼猴桃”名字的由來,稱“獼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不過,民間也有傳說認為,這種水果渾身呈棕色,表皮布滿絨毛,形似獼猴,所以得名。
這種酸中泛甜,芳香怡人,營養豐富的果實,竟沉睡了幾千年,人類真正了解和利用它也不過百余年的歷史,長期以來一直是猴子的“仙果”美食。